您现在的位置是:3A知识网 > 3A精选 > 正史三国中草船借箭的人是谁 诸葛亮正史有那么厉害吗

正史三国中草船借箭的人是谁 诸葛亮正史有那么厉害吗

分类:3A精选时间:2024-04-15 06:54:26阅读:66805

大家说正史三国中草船借箭仿的人是谁,大家可能都熟悉,有朋友问诸葛亮正史有那么厉害吗,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?让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。

1、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(限十天造十万支箭),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,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。后来,有鲁肃帮忙,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,调了几条草船诱敌,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。

2、第三天四更,鲁肃就上了诸葛亮的船和诸葛亮借箭去了。诸葛亮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,并叫人擂鼓呐喊。曹操疑心重叫人射箭。天蒙蒙亮了,船上插满了箭。军士们齐声高喊:“谢谢丞相的箭。”曹操这时才知道上了当

3、是诸葛亮向曹操借,这个借是诸葛亮在草船上做了很多草人,在有雾的天气,使曹操认为是敌人来进攻,命令射箭,箭都射到了草人上,使诸葛亮得到了很多箭

4、鲁肃把借箭的过程告诉周瑜,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 (3)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,处处想陷害他。有一次,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,设下圈套:想让诸葛亮在三天之内好十万支箭。诸葛亮,并立下军令状。

5、当时蜀国和吴国共同联合抗曹,诸葛亮趁大雾天气去曹操阵前叫阵,曹操看大雾不敢出兵,然后命手下射箭,于是诸葛亮就用草船借到了曹操的箭,然后满载而归。

6、《草船借箭》是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一个故事。故事简写:三国时期,曹操率八十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。孙权、刘备便打算联手抵挡魏。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,智勇双全,可是有点心胸狭窄,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。

7、主要内容: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,要诸葛亮十天造好十万支箭,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,却淡定表示“只需要三天”。

8、《三国演义》里讲,诸葛亮草船借箭。由于刘孙联军使缺少箭,所以诸葛亮就用船载着草人,大张旗鼓地向曹军进攻,由于晚上,曹军不明敌情,只能向草船射箭,箭全部射到草人上,快天亮,诸葛亮满载而归,借到了箭。

9、草船借箭主要内容:周瑜故意为难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,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,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。诸葛亮借助东风与大雾,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,调了几条草船诱敌,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。

10、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,设计陷害他。一天,周瑜要跟曹操在水上交战,问诸葛亮用什么兵器好。诸葛亮说:“用箭。”诸葛亮怕误了大事,决定三天造十万只箭。鲁肃见了诸葛亮,诸葛亮让他借二十条船

正史三国中草船借箭的人是谁 诸葛亮正史有那么厉害吗-第1张

11、太阳出来了,雾还没散。船两边都插满了箭。诸葛亮下令回师,这饿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。10万支箭“借”到了手。

1、诸葛亮草船借 。刘备和孙权结盟 ,攻打曹操 ,孙权难为诸葛亮 ,让他十天以内到出10万之箭,最后诸葛亮想到了讨船借箭 。

2、草船借箭的是孙权。根据《三国志》裴松之注,建安十八年(213年)正月,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(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)。初次交战,曹军大败,于是坚守不出。

3、在三国演义里是诸葛亮,在正史里面是孙权。演义:那天江上大雾迷漫,对面都看不见人。当船靠近曹军水穿寨时,诸葛亮命船一字摆开,叫士兵擂鼓呐喊

4、不一会,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,船身倾斜,有翻沉的危险。孙权下令调转船头,使另一侧再受箭。一会,箭均船平,孙军鼓乐齐鸣,安全返航。

5、历史上是孙权,孙权和曹操大战巢湖时曾坐船亲自前往曹营查看,船近曹营时,曹操命令弓箭手放箭,很快小舟靠曹营的一侧就插满了弓箭,船身失衡马上就要倾覆。

6、“草船借箭”在《三国演义》中是诸葛亮,在历史上是孙权。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《三国演义》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。

7、曹操命人乱箭齐发,箭都射在了船上,导致船一面受重,快要翻了,孙权于是调转船头,用另一面受箭,船两面的箭差不多了,孙权就回去了。这是草船借箭的原形,历史明确记载借箭人是孙权,并不是诸葛亮。

8、就这样,船的另一侧也被射满了箭。这就让了船恢复了平衡,至此,孙权才得以顺利返回。在这一历史事件中,并不是孙权主动去向曹操“借箭”,而是面对船即将倾覆被动做出的机灵之举

9、不一尿会,船身两侧就被射满了箭,船只也恢复了平衡,并安全返航。曹操对孙权的英明赞叹不已,并留下了“生子当如孙仲谋”的一句名言,这件事后来被罗贯中移花接木,变成了赤壁之战诸葛亮“草船借箭”的原型。

10、“草船借箭”的不是诸葛亮,而是孙权,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(公元213年)。“草船借箭”是《三国演义》的作者罗贯中虚构的,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。但这个故事也有原型,并非罗贯中凭空杜撰

【答案】:(1)诸葛亮向曹操借箭。(2)周瑜设计陷害诸葛轿亮,诸葛亮将计就计,趁大雾茫天扎草人攻打曹营,借来十万支箭,完成任务。

《三国演义》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“借箭”,挫败了周瑜的暗算,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,才智过人。

诸葛亮。在历史小说《三国演义》中,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,这就是诸葛亮“草船借箭”。话说赤壁之战期间,诸葛亮领受周瑜的军令,要在三日造十万支箭

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诸葛亮。《草船借箭》是我国古典名著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一个故事。但在正史《三国志》中却是孙权所为,发生的时间也不是在赤壁之战,而是在赤壁之战后第五年的濡须之战。

黄盖:能征善战,有谋有勇,擅长使铁鞭,作战极为勇猛,一生立过无数战功

《草船借箭》中没有黄盖,除以上三人外只有鲁肃,鲁肃:忠厚守信,顾全大局。《草船借箭》选自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《三国演义》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。

是诸葛亮向曹操借,这个借是诸葛亮在草船上做了很多草人,在有雾的天气,使曹操认为是敌人来进攻,命令射箭,箭都射到了草人上,使诸葛亮得到了很多箭。

两边的草把子都插满了箭,诸葛亮叫二十条船顺风顺水驶回了南岸。船靠岸时,五百个军士正好来搬箭。

《草船借箭》是我国古典名著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一个故事,作者是罗贯中,故事主要描述周瑜为陷害诸葛亮,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

草船借箭的背景 草船借箭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与吴国孙权交锋的一个故事。当时,吴国强大,蜀国弱小,而吴国与曹魏结盟,威胁到蜀国的安全。于是,诸葛亮决定采用草船借箭的策略来解决战争局势

《草船借箭》的主人公是诸葛亮。诸葛亮(181年~234年10月8日),字孔明,号卧龙,琅琊阳都(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)人,三国时期蜀汉丞相,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发明家、文学家

【答案】:(1)诸葛亮向曹操竿借箭。(2)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,诸葛亮将计就计,趁大雾茫天扎草人攻打曹营,借来十万支箭,完成任务

正确答案:孙权 《三国志》记载:“草船借箭”是孙权对曹操坚守不出战法的挑战,后被罗贯中引用并移花接木到赤壁之战前诸葛亮身上。

正确答案:曹操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《三国演义》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。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(限十天造十万支箭),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,却淡定表示“只需要三天”。

三国志·吴书·孙权传》明确记载借箭人是孙权,给箭的是曹操。还原历史 草船借箭,历史上或确有其事,但主要人物并非诸葛亮,而是孙权。

国中诸葛亮草船借箭是和鲁肃起去借的 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,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:“操军即日将至,若候10日,必误大事。”他表示:只须3天的时间,就可便以办完复命。

草船借箭历史上真实记载出自《三国志》,用这一办沿法的是孙权。

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、兵卒以后,按计划准备停当。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,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,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,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。

诸葛亮、曹操。作为小说,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六回对诸葛亮“草船借箭”的描写是极其生动的。小说中,诸葛亮借着满天大雾,把二十只战船开到曹军寨前擂鼓呐喊,曹操怕有怀埋伏不敢妄动,便派弓弩手放箭。

《三国演义》中的是诸葛亮,历史上的是孙权。历史上的草船借箭并非在赤壁之战期间上演,而是发生在五年之后,即公元213年的濡须口战役,主人公也不是诸葛亮,而是孙权。另外需要说明的是,孙权借箭靠的是轻舟,而非草船。

别纸言:“足下不死,孤不得安。”曹公语诸将曰:“孙权不欺孤。”乃彻军还。魏略曰:权乘大姿船来观军,公使弓弩乱发,箭著其船,船偏重将覆,权因回船,复以一面受箭,箭均船平,乃还。

“草船借箭"是《三国演义》中诸葛亮用草船在大雾中从曹操那方借来的。突出诸葛亮的智慧。

草船借箭”出自小说《三国演义》,作者罗贯中。“草船借箭”讲的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前,东吴都督周瑜令诸葛亮十天之内造箭10万支,而诸葛亮在第三天时利用大雾锁江,用20只草船诱敌获取曹军十万之箭的故事。

草船借箭》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,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(限十天造十万支箭),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,却淡定表示“只需要三天”。

正确答案:曹操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《三国演义》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。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(限十天造十万支箭),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,却淡定表示“只需要三天”。

三国志·吴书·孙权传》明确记载借箭人是孙权,给箭的是曹操。还原历史 草船借箭,历史上或确有其事,但主要人物并非诸葛亮,而是孙权。

船借箭的主人公是周瑜、诸葛亮、鲁殿肃、曹操

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借箭。扩展阅读:出处: 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六回“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”。诸葛亮在推动孙刘联盟的建立和运筹对曹军作战的方略中,所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和超人才智,使器量狭小的周瑜妒火中烧。

盖:能征善战,有谋有勇,擅长使铁鞭,作战极为勇猛,一生立过无数战功。

草船借箭这篇课文里的三国指:魏、蜀、吴。其中魏国是曹操建立起来的,但曹操并没有真正做过魏国的皇帝,是由他的儿子曹丕做的第一任皇帝;蜀国的皇帝是刘备;吴国(也称东吴)的皇帝是孙权。

《三国演义》中的是诸葛亮,历史上的是孙权。历史上的草船借箭并非在赤壁之战期间上演,而是发生在五年之后,即公元213年的濡须口战役,主人公也不是诸葛亮,而是孙权。另外需要说明的是,孙权借箭靠的是轻舟,而非草船

周瑜肃 曹操 诸葛亮 草船借箭是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一则故事 东汉末年,曹操南下,企图扫平江南,统一全国。诸葛亮为抵抗曹操,提出和占据长江以南的东吴孙权结成联盟,共抗曹操。

主要人物有四个,分别是 诸葛亮(181~234),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。字孔明。被称为“卧龙”。为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立下了大功。著作有《诸葛亮集》。周鹿瑜(175~210),三国时吴国名将。字子敬。

正史三国中草船借箭的人是谁 诸葛亮正史有那么厉害吗-第2张

周瑜:阴险狡猾,妒贤嫉能,心胸狭窄。曹操:谨慎多疑。《草船借箭》中没有黄盖,除以上三人外只有贿鲁肃,鲁肃:忠厚守信,顾全大局。《草船借箭》选自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《三国演义》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。

故事《草船借箭》出自于四大名著之一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六回,作者是罗贯中。《草船借箭》讲的是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,在三天内用几条草船借到了十万余支箭的故事。

船借箭的是孙权。根据《三国志》裴松之注,建安十八年(213年)正月,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(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)。初次交战,曹军大败,于是坚守不出。

“草船借箭"是《三国演义》中诸葛亮用草船在大雾中从曹操那方借来的。突出诸葛亮的智慧。

草船借箭》里借箭的是诸葛亮。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《三国演义》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。箭由周瑜故意提出(限十天造十万支箭),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,却淡定表示“只需要三天”。

1、《草船借箭》的主要人物 诸葛亮 周瑜 鲁肃 曹操 诸葛亮 -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诸葛亮(181年-234年),字孔明,三国时期蜀汉丞相,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、军事家、发明家。

2、周瑜 周瑜东汉末年名将,洛阳令周异之子,堂祖父周景、堂叔周忠,都官至太尉。长壮有姿貌、精音律,江东有“曲有误,周郎顾”之语。

3、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,船头朝东,船尾朝西,仍旧擂鼓呐喊,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。天渐渐亮了,雾还没有散。这时候,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

4、主要人物为诸葛亮、鲁肃、周瑜。人物介 诸葛亮 小说《三国演义》中的诸葛亮隐居在襄阳隆中,由徐庶向刘备指引,后经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,一开始并不被关羽张飞所看好,火烧博望坡后关张对诸葛亮的智谋心悦诚服。

5、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、兵卒以后,按计划准备停当。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,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,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,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

6、主要人物:诸葛亮、周瑜、曹操、鲁肃 人物特点:诸葛亮是一个有胆有识,足智多谋,胆识过人,有胆有识,神机妙算,知天文 ,晓地理,懂人心,有勇有谋,顾大局的人。

7、诸葛亮:神机妙算,有勇有谋,胸有成竹,从容镇定,以大局为重。周瑜:阴险狡猾,妒贤嫉能,心胸狭窄。曹操:谨慎多疑。《草船借箭》中没有黄盖,除以上三人外只有鲁肃,鲁肃:忠厚守信,顾全大局

8、《草船借箭》的主人公是诸葛亮,文中的主要人物还有鲁肃、周瑜、曹操。《草船借箭》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,引自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六回

9、主要人物有四个,分别是 诸葛亮(181~234),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。字孔明。被称为“卧龙”。为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立下了大功。著作有《诸葛亮集》。周瑜(175~210),三国时吴国名将。字子敬。

10、《草船借箭》主要人物有诸葛亮、周瑜、曹操和鲁肃。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,机智过人,足智多谋,聪明能干,以大局为重,懂人心,从容镇定的人。屿周瑜是个思维敏捷但是心胸狭窄,阴险,狡猾,嫉妒心很强的人

11、他以军中缺箭为名,心生一计,让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。由此看来周瑜不仅忌妒心强,而且又十分阴险狡猾。

12、字孔明,号卧龙,蜀汉丞相,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、发明家。在世时,他深受刘备信任,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,并为其子刘禅辅政。他一生“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”,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。

13、周瑜、诸葛亮鲁肃 、曹操。草船借箭是古典名著《三国演义》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。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,机智的诸葛亮识破这是周瑜的计谋,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。

1、《三国齿演义》里,诸葛亮作为一名军师,几乎无所不能,而他诸多事迹中最为出名的,莫过于草船借箭一事了。世人拿这件事赞美诸葛亮料事如神,有勇有谋。

2、在很多影视剧中都有精彩的表现。不过没有认真去读史书的人可能不知道,在三国史上,诸葛亮根本没有“草访船借箭”之事,而这段脍炙人口的故事,真正的主人竟然是孙权,发生这件事的地点和时间也都不是在赤壁大战时。

3、诸葛亮草船借箭是发生在赤壁之战中的一个典故,当时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华,就故意为难他,给他十天的时间让宿他造好十万支箭,结果诸葛亮巧妙利用草船借箭的方式,不出三天就集齐了十万支箭。

4、草船上绑着的都是草人,船上还有人击鼓呐喊,曹操以为是孙刘联军,再加上雾气太大,不敢轻易出击,只好让弓箭手万箭齐发。最终诸葛亮靠着这一条计策借到了十万支箭。

5、草船借箭的不是“周瑜的手下”,而是周瑜的主公——孙权。真实历史上的“草船借箭”,是孙权在濡须口之战中做的。目的也不是“借箭”,而是“平船”。

6、在历史上草船借箭的自然不是诸葛亮,草船借箭的其实是孙权。诸葛亮在我国应该算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,大部分人认识诸葛亮或者说知道诸葛亮,也是完全因为《三国演义》这本著作。

7、书中描述的大概意思是,周瑜故意提出要造十万支箭,且限十日内完成。之后,诸葛亮借助雾天和曹操多疑的性格,用草船诱敌,借足十万支箭。

8、真正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,而是孙权。诸葛亮“草船借箭”是《三国演义》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。读了这段故事,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。然而,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,做这件事的是孙权

1、历史上确实有草船借箭这件事,但是主人公不是诸葛亮,而是孙权。建安十八年,曹操与孙权在濡须口对垒。初次交战,曹军大败,于是坚守不出。

2、在历史上真正使用“草船借箭”的是哪位三国人物?A.鲁肃 B.孙权 亿 正确答案:B 据《魏略》记载:濡须之战时,孙权草船借箭,后被罗贯中移花接木到赤线壁之战前诸葛亮身上。

3、从中可知,“孙权借箭”并非事先策划,而是一次偶发事件,也并无准备“草船借箭”中的“稻草人”,箭是直接射于大船的木板之上。故应该是一次偶发的“木船受箭”。蓝本之二:张巡借箭

4、历史明确记载借箭人是孙权,并不是诸葛亮。译文:建安十八年,孙权坐大船来观军,。曹操下令射箭。结果万箭齐发,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,船就向一边倾斜,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,使“箭均船平”,然后安然回去。

5、《三国演义》中的是诸葛亮,历史上的是孙权。历史上的草船借箭并非在赤壁之战期间上演,而是发生在五年之广后,即公元213年的濡须口战役,主人公也不是诸葛亮,而是孙权。另外需要说明的是,孙权借箭靠的是轻舟,而非草船。

6、草船借箭历史背景: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。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,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,又派兵来进攻孙权,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。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。

7、历史上真正草船借箭的是谁 是孙权,三国演义的作者把这功劳移花接木,记到了诸葛亮身上,这不符合历史

8、不一会,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,船身倾斜,有翻沉的危险。孙权下令调转船头,使另一侧再受箭。一会,箭均船平,孙军鼓乐齐鸣,安全返航。

9、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。由此可见,“草船借箭”的不是诸葛亮,而是孙权,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

10、历史上真正草船借箭的人是孙权。根据史料记载,西晋史学家陈寿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权传》魏略曰:(建安十八年214年)权乘大船来观军,公使弓弩乱发,箭着其船,船偏重将覆,权因回船,复以一面受箭,箭均船平,乃还

11、结果万箭齐发,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,船就向一边倾斜,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,使“箭均船平”,然后安然回去了。这件事后来被罗贯中移花接木,变成了赤壁之战前诸葛亮“草船借箭”。

12、草船借箭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,但主要人物并非诸葛亮,而是孙权。建安十八年,也就是公元213年,曹操与孙权在安徽巢湖附近对垒。初次交战,曹军大败,于是曹操决定让军队坚守不出

13、没有,历史上草船借箭的人是孙权。据《三国志·吴主传》裴松之引注《魏略》记载:濡须之战时,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,曹操坚守不出。孙权就亲自坐大船,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。

14、因为箭太多,重量都在一侧,影响殿了船身的平衡,孙权就让人把船掉个头,让另一面也被箭射满。就这样,孙权大摇大摆地乘着射满箭的船转回自己的阵营。这段故事在正史《三国志.吴主传》和《魏略》中都有记载

在历史小说《三国演义》中,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,这就是诸葛亮“草船借箭”。话说赤壁之战期间,诸葛亮领受周瑜的军令,要在三日造十万支箭。诸葛亮在鲁肃的帮助下,利用曹操多疑的性线格,用几十只草船“借来”十万支箭

历史上真正用“草人”借箭的是唐代名将张巡,他在任睢阳(今属河南商丘)县令时与叛军令孤潮之战中,便施出“草人借箭”之计。

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权传》明确记载借箭人是孙权,给箭的是曹操。还原历史 草船借箭,历史上或确有其事,但主要人物并非诸葛亮,而是孙权。

草船借箭历史上真实记载出自《三国志》亿,用这一办法的是孙权。

正史上记载是孙权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第二》裴松之注,建安十八年(公元213年)正月,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(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)。初次交战,曹军大败,于是坚守不出。

史上真正草船借箭的是谁 是孙权,三国演义的作者把这功劳移花接木,记到了诸葛亮身上,这不符合历史。

为箭太多,重量都在一侧,影响了船身的平衡,孙权就让人把船掉个头,让另一面也被箭射满。就这样,孙权大摇大摆地乘着射满箭的船转回自己的阵营。这段故事在正史《三国志.吴主传》和《魏略》中都有记载。

草船借箭的是孙权。根据《三国志》裴松之注,建安十八年(213年)正月,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(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)。初次交战,曹军大败,于是坚守不出。

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。全书共一百二十回,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,止于东吴灭亡,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

历史上真正草船借箭的人是贿周瑜。他要一探曹军的阵势,下令射箭。他没料到船身会中这么多箭,使得船要倾覆,仅仅是急中生智之举罢了。这件事后来被罗贯中移花接木,变成了赤壁之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型。

1、主人公是草船上的草人啊。诸葛亮 的点子,曹操的箭。所以以上两位是主人公。配角是 周瑜

2、鲁肃答应了。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,回来报告周瑜,果然不提借船的事,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、翎毛、胶漆这些材料。

3、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诸葛亮。诸葛亮和周瑜打赌,说三天能借到一万枝箭,并立下了军令状。第三天,诸葛亮用鹿准备好的草船趁江上大雾的是天气,靠近曹操

4、《草船借箭》的主人公是诸葛亮,文中的主要人物还有鲁肃、周瑜、曹操。《草船借箭》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,引自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六回

5、典故: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,一天周瑜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支箭。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,立下了军令状。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、军士和草把子,并请鲁肃一起去取箭。这天,大雾漫天,对面看不清人。

6、诸葛亮。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《三国演义》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。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(限十天内造十万支箭),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。诸葛亮淡定表示“只需要三天”。

7、《草船借箭》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 《三国演义》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智谋 故事,主要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, 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,想以 此陷害他。

8、《草船借箭》主要人物有诸葛亮、周瑜、曹操和鲁肃。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,机智竿过人,足智多谋,聪明能干,以大局为重,懂人心,从容镇定的人。周瑜是个思维敏捷但是稿心胸狭窄,阴险,狡猾,嫉妒心很强的人。饿

9、这时船的两边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,每只船上至少六千支,总共有20条船,总数远远超过了十万支。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,周瑜感叹地说:“诸葛亮神机妙算,我不如他。

10、草船借箭的主角是诸葛亮,鲁肃,周瑜。《草船借箭》是我国古典名著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一个故事。

11、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诸葛亮,字孔明,号卧龙,三国时使期蜀国的丞相。早年诸葛亮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,后来叔父去世以后,诸葛亮便在襄阳隆中隐居。后来刘备三顾茅庐将诸葛亮请出,联手孙权对抗曹,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

12、故事《草船借箭》出自于四大名著之一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六回,作者是罗贯中。《草船借箭》讲的是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,在三天内用几条草船借到了十万余支箭的故事。

13、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诸葛亮。据《三国志·吴主传》裴松之引注《魏略》记载:濡须之战时,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,曹操坚守不出。孙权就亲自坐大船,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

正史三国中草船借箭的人是谁 诸葛亮正史有那么厉害吗-第3张

14、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周瑜、诸葛亮、鲁肃、曹操。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《三国演义》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,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(限十天内造十万支箭),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,却淡定表示“只需要三天”

15、《草船借箭》的主人公是诸葛亮。诸葛亮(181年~234年10月8日),字孔明,号卧龙,琅琊阳都(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)人,三国时期蜀汉丞相,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发明家、文学家。

1、诸葛亮同周瑜斗智,用妙计向曹操“借箭”,挫败了周瑜的暗算,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,才智过人。

2、《草船借箭》的主要人物是 诸葛亮 周瑜 鲁肃 曹操 诸葛亮 -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诸葛亮(181年-234年),字孔明,三国时期蜀汉丞相,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、军事家、发明家。

3、诸葛亮顾全大局,且预料三日内必有大雾,于是在二十只大船上用青布幔、草人伪装,按时逼近长江北岸的曹营;曹操三联顾忌大雾不敢迎战,就向草船射箭,使诸葛亮轻取十万支箭而归。周瑜不得不敬佩诸葛亮的才能。

4、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、军士和草把子。第三天,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。这天,大雾漫天,对面看不清人。天还不亮,诸葛亮下令开船,并让军士擂鼓呐喊。曹操只叫弓箭手朝来船射箭。船两边都插满了箭。

5、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诸葛亮。《三国演义》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“借箭”,挫败了周瑜的暗算,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,才智过人。

6、曹操想追也来不及。这时船的两边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,每只船上至少六千支,总共有20条船,总数远远超过了十万支。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,周瑜感叹地说:“诸葛亮神机妙算,我不如他

7、字孔明,号卧龙,蜀汉丞相,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、发明家。在世时,他深受刘备信任,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,并为其子刘禅辅政。他一生“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”,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。

8、【释 义】运用智谋,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。【出 处】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六回用“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”。

9、草船借箭的是诸葛亮。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出自明代罗贯中所写的《三国演义》,草船借箭的主要人物是诸葛亮。

10、其次,主角不对。小说的中主角是诸葛亮,而历史上的主角则是东吴的孙权。最后,小说中的草船借箭是以历史为原型,而孙权才是草船借箭的历史原型人物。

11、草船借箭出自明代罗贯中的《国演义》第四十六回用“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”。讲的是周瑜想除去诸葛亮,令其完成十日造十万只箭的不可能的任务。而诸葛亮却只要三天。

12、曹操想追也来不及。这时船的两边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,每只船上至少六千支,总共有20条船,总数远远超过了十万支。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,周瑜感叹地说:“诸葛亮神机妙算,我不如他”。

13、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诸葛亮。据《三国志·吴主传》裴松之引注《魏略》记载:濡须之战时,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,曹操坚守不出。孙权就亲自坐大船,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。

14、借箭的人是孙权。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《三国演义》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。草船借箭,历史上或确有其事,但主要人物并非诸葛亮,而是孙权。

1、在历史小说《三国演义》中,有一个湿非常精彩的故事,这就是诸葛亮“草船借箭”。话说赤壁之战期间,诸葛亮领受周瑜的军令,要在三日造十万支箭。诸葛亮在鲁肃的帮助下,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,用几十只草船“借来”十万支箭。

2、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诸葛亮。诸葛亮和周瑜打赌,说三天能借到一万枝箭广,并立下了军令状。第三天,诸葛亮用准备好的草船趁江上大雾的是天气,靠近曹操。

3、《草船借箭》的主要人物是 诸葛亮 周瑜 鲁肃 曹操 诸葛亮 -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葛亮(181年-234年),字孔明,三国时期蜀汉丞相,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、军事家、发明家。

4、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周瑜、诸葛亮、鲁肃、曹操

5、《三国演义》中的是诸葛亮,历史上的是孙权。历史上的草船借箭并非在赤壁之战期间上演,而是发生在五年之后,即公元213年的濡须口战役,主人公也不是诸葛亮,而是孙权。另外需要说明的是,孙权借箭靠的是轻舟,而非草船。

6、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穿只、兵卒以后,按计划准备停当。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,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,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,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

7、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诸葛亮。据《三国志·吴主传》裴松之引注《魏略》记载:濡须之战时,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,曹操坚守不出。孙权就亲自坐大船,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。

8、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诸葛亮,字孔明,号卧龙,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。早年诸葛亮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,后来叔父去世以后,诸葛亮便在襄阳隆中隐居。后来刘备三顾茅庐将诸葛亮请出,联手孙权对抗曹,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

9、从中可知,“孙权借箭”并非事先策划,而是一次偶发事件,也并无准备“草船借箭”中的“稻草人”,箭是直接射于大船的木板之上。故应该是一次偶发的“木船受箭”。蓝本之二:张巡借箭。

10、你好,三顾茅庐是诸葛亮跟刘备,草船借箭是诸葛亮跟周瑜,单刀赴会是关羽,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诸葛亮,希望能够帮到您,感谢您的采纳

11、诸葛亮说∶“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,得请你帮帮我的忙。”鲁肃说∶“都是你自己找的,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?”诸葛亮说∶“你借给我二十条船,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。

12、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诸葛亮。《草船借箭》是我国古典名著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一个故事

13、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(限十天造十万支箭),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,却淡定表示“只需要三天”。后来,有大雾天帮忙,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,调了几条草船诱敌,终于借足十沿万支箭,立下奇功

正史三国中草船借箭的人是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诸葛亮正史有那么厉害吗、正史三国中草船借箭的人是谁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。

相关文章

    热门文章

    最新文章